上周有消息稱,印度Tirumala Tirupati Devasthanams寺廟向印度國家銀行(SBI)出借1800公斤黃金,并收取1%的利息。 這一事件最為引人關(guān)注的在于,其利息也是黃金。 用黃金來制造收益是很簡單的,看準(zhǔn)時機低買高賣獲得收益。如果以美元作為收益,那么投資者事實上是不會太過在意自己究竟擁有多少黃金。 但如果收益是黃金的形式,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們不能出售買權(quán)或者出賣黃金本身,因為一旦價格下跌,就必須把這些黃金買回來。但原本所有的美元在金價上漲后所能購買的黃金就變少了。 比如,如果原本有100盎司黃金,而金價在1300美元/盎司,出售一個12月期貨買權(quán)后,金價上漲到1325,那么就能獲得25美元/盎司的收益,也就是總共2500美元的收益。然而,如果9月期金上漲到1500,那么所擁有的12月期權(quán)的1325的價格就意味著擁有132500本金+2500溢價總共135000美元。而如果想要把原本的黃金買回來,以1500的價格,這些資金只能買回90盎司。 SBI將支付給寺廟1%的黃金作為利息,對出借黃金的寺廟而已,它每出借100盎司黃金,次年就能拿回101盎司,這實在是沒有風(fēng)險的好生意。 而對銀行來說,要怎么支付這些利息是很讓人好奇的。畢竟黃金本身是不產(chǎn)生收益的。 一些人認為,SBI將這些黃金出售或者投資在美元計算的物品中,以這些帶來的收益支付給寺廟。但這對銀行來說顯然是有風(fēng)險的,如果金價上漲那么資金所能買到的黃金就會減少。 再舉例,如果起初有100盎司黃金,換取13萬美元,那么當(dāng)美元下跌使得金價上漲到1500美元/盎司時,這些原本價值100盎司黃金的資金就只值86.68盎司,虧損了13.32盎司。 對投資者來說或許問題不大,但對銀行則可能是很嚴(yán)重的問題。 銀行的資產(chǎn)負債表有資產(chǎn)有負債,負債里包括這些借來的黃金,比如100盎司。而銀行所購買的任何資產(chǎn)也就價值100盎司黃金的資金,以1300美元/盎司計算就是13萬美元。而如果這些資金變成僅僅價值86盎司了,那么銀行的資產(chǎn)負債表就出問題了,大量出現(xiàn)則可能破產(chǎn)。 對于SBI愿意承擔(dān)風(fēng)險的猜測事實上是有問題的,日常生活中之所以有保險是因為無論多么小心,意外總有可能出現(xiàn)。而對于沒有貶值,這個風(fēng)險就要大很多,甚至可能稱不上是風(fēng)險,更像是注定會發(fā)生的事情。 對于SBI這一作為,還有一個猜測則顯得非常陰謀論,有人認為銀行根本就沒真的打算支付黃金作為利息,最終可能讓印度政府宣稱所有出借黃金都以貨幣計算。 至于最終如何,恐怕只能觀察等待。
相關(guān)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yù)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