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隱憂 黃金未受其害 周一亞太交易時段,國際金價從1700美元整數關口緩慢下跌,美聯儲的QE4政策未能激發(fā)投資者的做多情緒,臨近年末市場對財政懸崖的擔憂甚囂塵上,平倉清算操作成為了價格疲軟的原因,F貨金盤中最高價見1699美元,最低價見1688美元,目前交投活躍于1689美元附近。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進一步的寬松政策將推高市場對未來的通脹預期,在中長期對金價構成利好。但市場參與者對貨幣政策聲明出現不同解讀令做多情緒謹慎,導致價格不升反跌。Au T+D今日早市開于340.01元/克,小幅上探至日高340.50元/克后震蕩走低,最低價見339.10元/克,最終報收于339.35元/克,成交量較之前日明顯減少,共成交14058手。 隨著全球央行紛紛推出寬松刺激措施令得各國經濟逐漸步入復蘇的軌道之中,大宗商品市場似乎又能迎來新的契機,但事實上,包括原油、銅和棉花等原材料在衰退期間供過于求的局面還難以迅速扭轉,這不僅將導致價格繼續(xù)承壓,也讓未來幾個月的前景黯淡起來。預計發(fā)達國家的原油存貨量在2012年底將達到兩年高位,這主要是由于全球需求增速放緩和美國原油產量意外飆升。 在中國,銅庫存目前處于破紀錄的水平,因為該國經濟增速放緩限制了銅的使用量。棉花庫存量預計明年將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全球需求依然疲弱,因此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會持續(xù)籠罩2013年的市場。覆蓋24種大宗商品的標普GSCI商品指數年初至今下跌了2.1%,僅上周四一天就下跌了0.9%。該指數的跌勢與股票等資產的漲勢形成了對比,標普500指數今年上漲13%。標普GSCI大宗商品指數今年的下跌可謂是個逆轉。過去幾年人們對于稀缺性的恐慌推動幾種大宗商品的價格達到歷史高點,還有一些也升至幾十年高位。今年,該指數有望錄得2008年以來首次全年下滑。 今年截至目前,美國原油期貨價格下跌了13%,棉花價格跌了19%,糖價跌了20%。相比2011年2月的紀錄高位,銅價跌了21%。大宗商品供過于求的原因依市場不同而千差萬別。近年來糧食價格走高,農民因此種植了更多農作物。新開采技術的應用開啟了美國大規(guī)模新油氣儲藏。服務于亞洲高速增長市場的企業(yè)加大了勘探和生產力度,以滿足對工業(yè)金屬和其它產品的需求。因為現在的價格仍較高,依然有利可圖,很多公司還在努力開發(fā)新資源。由于供應量增加,美聯儲今年新出臺的經濟刺激措施沒有對大宗商品起到提振作用,此前的經濟刺激舉措曾提升大宗商品價格。 聯系到同為商品的黃金,我們也可以從供求角度這一側面來解讀一下它的未來前景。首先,在實物方面新興市場依然是黃金的需求高地,尤其是中國的黃金消費與日俱增。2012年第三季度印度的黃金消費需求是223.1噸,而中國是185.1噸,差距已收窄至38噸。而香港成為了黃金人均消費最多的城市,僅在第三季度,香港的總需求就高達6.4噸,人均消費約為0.03盎司(約為50美元)。其次,投資需求方面,ETF實際上是黃金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在截止2012年三季度的過去一年里,其黃金需求上升了56%。投資者似乎對購買類似于黃金的市場工具更感興趣,而非實物黃金本身。最后,就供給而言,世界上現有的黃金存量固定在17萬噸左右。而無論是在2012年的任何一個季度,都有約40%的黃金供應是來自廢金回收,今年第三季度,這一比例是38.8%。相對來說,這也是一個好的信號:投資者們愿意以今天的價格出售黃金,這增加了供應,并限制了產生泡沫的可能。綜上所述,在基本面不變的情況下,貴金屬市場將不會受到供需失衡的沖擊。 預計日內金價存在試探前低的可能,波動范圍在1680- -1695美元之間。Au T+D晚市料*穩(wěn)于339.00元/克附近,波動范圍在337.00- -340.00元/克。操作上短線以暫時離場觀望為上,中長期投資者可考慮輕倉逢低吸納。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