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對黃金的態(tài)度就很特殊,從化學角度而言,黃金是幾乎不和其它元素產(chǎn)生反應的東西,然而,在元素周期表中這118個元素中,黃金卻是人類選擇用來當貨幣的那個。 首先,元素周期表中有很多元素是氣態(tài)呈現(xiàn)的,這對人類而言要用來當貨幣實在不夠方便,而類似水銀和溴這樣的液態(tài)元素實踐性也不夠。而反應太過容易的元素顯然也不行,誰也不希望貨幣會消失。而放射性元素則是在人類歷史后期才在實驗室被發(fā)現(xiàn),自然也不會被當成貨幣。還有一些被稱作“稀土”的元素事實上遠沒有黃金稀有。 排除了以上這些后,元素周期表中就只剩下鐵、鋁、銅、鉛、銀等49個元素了。類似鋯和鈦這樣的元素盡管耐用,但它們非常難開采熔煉。在古代缺乏技術(shù)設備的條件下是不會被發(fā)現(xiàn)并用來當貨幣的。鋁也同樣很難被提取,而鐵又太容易生銹,同樣的還有銅和鉛。 再排除以上后,元素周期表就只剩下8個了:鉑、鈀、銠、銥、釕、鋨以及我們所熟悉的金和銀。 這些元素不會輕易發(fā)生反應,相對來說也比較稀有。這都是被當作貨幣的重要評判標準。 然而對這元素而已,有一些則因為太過稀有,如果被當作貨幣的話,會有一些太小的硬幣,將會很容易丟失。同樣,它們還可能很難提取。鉑的熔點高達1768攝氏度。 再排除以上這些,就只剩下金和銀了。 金銀足夠稀有,但也沒有太過稀有。它們都有相對比較低的熔點,就比較容易能被做成硬幣、金銀塊或者珠寶。 這個排除過程又說明了什么呢? 首先,這說明貨幣不一定要有內(nèi)在價值,人類社會決定了它有它就有了。它需要的是穩(wěn)定、便于攜帶、沒有毒性,并且比較稀有。 如果把全世界所有的黃金都集合在一起,包括每臺電腦里芯片上那一小點黃金、哥倫布時代前的全部雕像以及所有婚戒都計算在內(nèi),這些黃金的體積大約也就是一個20米的立方體。 除了稀有和穩(wěn)定外,黃金其實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它金黃色的外表。 元素周期表中除了黃金和銅之外,其它元素都偏向銀色,而銅又很容易被腐蝕變綠。 然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人還在用黃金當貨幣了。 黃金最終被紙幣取代,而1973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又推翻了金本位的貨幣制度,自此之后所有貨幣都成為了法定貨幣,不再用黃金來做擔保。 因此,黃金的供應不再和經(jīng)濟相關(guān),而取決于有多少黃金能夠被開采出。 16世紀南美洲的發(fā)現(xiàn)以及其巨量的黃金儲存曾一度使黃金價值大跌。不過在那之后就幾乎是相反的情況了,黃金的供應量幾乎一成不變。很多國家在20世紀30年代以貨幣和黃金脫鉤的方式逃離大蕭條,沒有的黃金的保證,它們可以不受限地印鈔通貨膨脹。 黃金的需求變化則非常大,以此使得金價變動大。 2001年時金價僅為260美元/盎司,而2011年9月金價則漲到了1921.15美元/盎司,目前的金價則在1230美元/盎司左右。這樣的價格變動恐怕使得黃金也說不上是好的貨幣選擇。
相關(guān)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