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4日晚路透報道,未來一兩年我們很可能遇不到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但要是真的遇上了,我們能指望的,也只有不充分的政策應對。 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Willem Buiter本周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他聲稱未來兩年當中發(fā)生全球性衰退的可能性有55%,開始的時間最有可能在2016年下半年。 Buiter對全球性衰退的定義值得關注:失業(yè)率高于通脹保持均衡的水準,產出和潛在產出之間存在缺口,或者說實質GDP的實際水平低于潛在水平。 所有這些都差不多相當于,全球經濟增長率跌破2%。 全球性衰退并不罕見:自1970年代以來一共有四次,通常的過程就是發(fā)達國家經濟放緩蔓延到新興市場。更確切地說,通常的始作俑者都是美國。 不過近期來看這不大可能。相反,Buiter預測的是新興市場經濟放緩沖擊發(fā)達市場的經濟活動,借助的途徑為:貿易往來、大宗商品價格、金融市場影響以及對信心的打擊。 中國是典型的組合:產能過剩遇見杠桿過度。目前在中國房地產和股市能看到這種現(xiàn)象,但更難判斷的地方債務和工業(yè)生產以及投資的影響,也讓人擔憂。 若暫不考慮全球衰退的可能性,就出現(xiàn)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決策者能否及時應對,是否還有政策空間? 兩個問題的答案分別是:不能,沒有。 中國總理李克強周四在大連經濟論壇講話時,似乎排除了量化寬松的可能,強調其負面的意想不到的影響,并呼吁進行結構性改革。 這可能是為了激發(fā)全球及國內市場的信心,但訊息或許也表明中國不愿采取先發(fā)制人措施力挽經濟放緩。 要記得中國迅速且總體來說有效的應對嚴重金融危機,是個相對容易的政治決定。他們實際上是在收拾其他國家惹下的麻煩。 中國現(xiàn)在采取積極政策措施,而如果經濟放緩加劇,則暗示著自我檢討,這將是一個更難回答的問題。 傳遞彈藥 在全球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中國以及整個新興市場的應對政策都讓人沒興趣。隨著出口下降,利率也會被下調,這是通過貨幣貶值、增加出口優(yōu)勢的可能方法之一。 但是這樣做之后,會有更多的國家仿效,情形也會變得更糟。隨著民間或準國有投資債券社會化,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債務水平要么較高,要么隨著經濟放緩而增長。 Buiter對中國可能出臺的積極有效措施尤其不樂觀。由于債務水平較高,想要安全融資比較困難,最后可能僅會使即將倒閉的大型企業(yè)、國有企業(yè)和銀行等繼續(xù)存活下來,但同時卻又無法削減產能至一定比例。 在發(fā)達市場中,也不太可能出現(xiàn)較強的應對政策,特別是在財政方面。 如果愿意,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全球衰退之際,在美國的大選年討論財政刺激政策會怎么樣。 “除了英國有可能例外,為了將新興市場衰退對發(fā)達市場經濟活動的影響降至最低而采取的財政貨幣雙重刺激措施,不太可能出現(xiàn)在多數(shù)發(fā)達經濟體,”Buiter寫道。 “這意味著貨幣當局將不得不再次挑起重擔。” 因此,或許美聯(lián)儲周四最好加息,這樣如果在其利率正;陂g出現(xiàn)經濟低迷,他們還可以有降息空間。 那么全球經濟衰退就意味著,主要央行[微博]會祭出更多量化寬松舉措:不只美聯(lián)儲,還有日本、英國和歐元區(qū)。 此外也要記得,市場凍結時量化寬松雖然效果不錯,但目前我們談到的衰退,并非像2008年那樣來自市場,而是來自實體經濟。這可能暗示這次的結果還不那么令人滿意,甚或需要進一步擴大量化寬松規(guī)模。 全球衰退從來不受歡迎,但2016年的形勢尤其不容樂觀。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