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資本市場反彈帶來的油價、銅價、糧價等壓力進一步加大,對國內通脹的后續(xù)影響有更進一步的可能,尤其是臨近春節(jié),中國市場的民生消費大幅擴大,商品價格上漲的壓力進一步加強,民眾對通脹的反響更加激烈。為了遏制通脹預期、穩(wěn)定房價、堅決執(zhí)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也為了年終能夠給民生問題畫一個句號,央行年內二次加息來得如此“順利”,以至于沒有出乎市場的意料。 央行自10月末提高利率以來,受到了市場的多重關注,很多時候市場在猜測,央行的溫和加息是否意味著在加息問題上慎之又慎,甚至是有些“退縮”,F(xiàn)在看來,央行的措施或許已經將矛頭指向了三年、五年,而不是簡單的一個短期調整,0.25%的節(jié)奏是有些小,但如果按照這個節(jié)奏和這個周期來持續(xù)上調,恐怕沒有人認為是小幅度的,或溫和的。 未來面對的經濟狀況復雜,但要用貨幣政策來做一個預期的話,重點方面一目了然。物價上漲是趨勢性的,而加息帶來的調整是階段性的,這一點國家的政策制定者也非常明白。調節(jié)物價必然要收緊貨幣,而在收緊貨幣方面,加息的影響最大。但由于中國的問題并不是簡單的負利率問題,中國目前所面臨的是,經濟需要轉型,由投資拉動的經濟必須得慢慢轉向由消費拉動,如果利率過高,儲蓄就會增多,消費從何而來?負利率縱然是導致通脹的一個原因,但負利率之下,人們降低了儲蓄率,消費開始上升。所以貨幣政策的目的并不完全是改變這種負利率狀態(tài),而是能夠降低人們對負利率的看法,在降低物價增長速度方面,貨幣政策是首要目的,而不是打擊物價。 客觀的講,目前的物價問題有其特殊的一面,按照貨幣發(fā)行量和增長速度來看,一些商品的價格之前確實是太低了,目前的上漲其實是一個回歸理性的過程,但對于大多數(shù)消費者來說,為什么感覺物價上漲有那么多的壓力呢?這主要是因為雖然我國的貨幣發(fā)行量較大,但由于中國的資本市場還不完善,整個就業(yè)和分配系統(tǒng)還不夠系統(tǒng)化,效率較低,所以導致貨幣在發(fā)行之后,其分配受到了嚴格限制,少數(shù)人的財富增長非常快,而多數(shù)人的收入增長卻非常緩慢,在這種情況下,在財富分配中得到大頭的少數(shù)人根本感覺不到物價上漲帶來的壓力,因為這部分人的收入增長遠遠大于物價的上漲,但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收入的增長遠遠趕不上物價的上漲,所以壓力較大。但物價的體現(xiàn)是貨幣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不會因為貨幣擁有者的不同而改變方向,只要貨幣進入了市場,物價就會做出反應。 加息對于資本市場來說,是短期要關注的重點,但對于國家來說,加息所要達到的目的還取決于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比如如何能夠在加息周期啟動的時候,將對資本市場運轉效率的影響降到最低、能夠采取其他辦法來降低由此形成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同時采取其他措施刺激消費和金融服務市場等,或許之所以溫和加息就是因為考慮到了這些因素。所以筆者認為,國家在貨幣政策方面的緊縮必然會導致在財政政策方面更加寬松,因為財政政策的針對性更強,而對通脹的影響較小,財政政策更切近與產業(yè)的發(fā)展和調整,產業(yè)的發(fā)展和調整可以帶動就業(yè),增加就業(yè)者的收入,當就業(yè)者的收入提高的時候,因加息而導致的消費衰退會被彌補。最終,只有有效的財政政策與緊縮的貨幣政策相匹配,才能在遏制通脹預期,保持經濟增長,擴大消費等方面取得平衡,否則,無論加息是溫和的還是積極的,都會是一把“亂舞”的雙刃劍。 對于投資者來說,要看到的是,二次溫和加息國家的著眼點不是當前,而是未來。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還要看具體的財政政策和產業(yè)政策。國際市場的反應可能會強烈一些,外匯市場的波動或許是接下來一段時間最為令人關注的部分。加息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有限,因為目前主導這一市場的主要因素是美元及美國經濟出現(xiàn)的復蘇勢頭。 無論未來如何變化,加息意味著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潛力型消費市場處于經濟的繁榮時期,而不是衰退時期,所以加息是這個經濟體經濟發(fā)展長河中的調節(jié)劑,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它能改變的實在太少。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