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月15日下午消息 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和歐樂鷹撰文稱,中國的國際收支結構已經發(fā)生了轉變。巨額順差變成了令人擔憂的逆差。其結果是:貨幣供應增速萎縮,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資金可能外逃。 就在不久前,中國國際收支余額的典型特征還是雙順差。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資金流入反映在了快速積累的外匯儲備上。新格局出現于2014年:經常項目順差收窄,資金外流,外匯儲備縮小。 這種轉變具有深遠的影響。資金持續(xù)流入是中國貨幣供應增長的重要來源。如今,資金流入已經枯竭,貨幣供應增速下滑。M0的同比增速已從2013年初的逾10%下降至3%。貨幣供應增長放緩會為經濟增長踩下剎車。 國際收支余額的變化也改變了對匯率的測算。2014年底,經常項目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降至1.9%,人民幣被低估的結構性論據不再成立。資金外流對人民幣構成下行壓力,人民幣兌美元(6.2399, -0.0041, -0.07%)過去一年累計下跌2.8%。 在經常項目內,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導致進口賬單大幅減少,貨物貿易順差升至創(chuàng)紀錄水平。服務貿易逆差上升是導致經常項目順差整體減少的根本原因。服務貿易逆差反映了中國游客海外開支增加----對于泰國的酒店和法國的奢侈品店都是福音。 中國的金融項目從順差變成了逆差。2014年第四季度連續(xù)第三次出現逆差,規(guī)模達912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仍為凈流入。逆差來自銀行貸款和貿易融資發(fā)生重大轉變,變成了凈流出就某種程度而言,從外匯儲備積累向民間資本外流的轉變是一種良性發(fā)展趨勢。中國央行肯定樂見其成,而且也在持續(xù)開辟新的資金外流渠道。去年稍晚啟動的滬港通交易讓內地人可以投資香港股市。今年2月,政府又進一步放松了上海自貿區(qū)的跨境資金流動規(guī)定。 不過,值得關切的是,大規(guī)模、劇烈的資本流動可能破壞中國經濟的穩(wěn)定。2014年,可以反應熱錢流動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凈誤差與遺漏項目變?yōu)槌嘧。根據外匯儲備變動計算的結果也顯示有大量投機性資金流出。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